新闻动态
我国聚酯薄膜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分析
发布日期:2009/10/9   阅读次数:4336

  近年来,中国聚酯薄膜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大于市场需求增长,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内聚酯薄膜行业盲目扩张的投资热潮愈演愈烈,重复建设问题日显突出,加上国外反倾销措施和全球金融风暴带来消费萎缩的影响,就更使国内聚酯薄膜行业的经营环境雪上加霜,以致生产企业面临亏损经营的严重局面。有业内人士预言,产能过剩将成为聚酯薄膜产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中国聚酯薄膜产业在未来3至5年,将有1/3-1/2的产能过剩。近日,行业内资深人士对产能过剩的现象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中国聚酯薄膜行业现状 :

  1、投资增速明显大于需求增长 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2008年,全球聚酯薄膜总产能估算为290-300万吨,预计2009年的总产能约在320万吨左右,其中:中国既有的产能加上2009年预计投产的新生产线产能将近90万吨,高居世界首位,已成为全球聚酯薄膜产品的第一大生产基地。

  2、企业依赖雷同设备生产 行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20年特别近10年来,国内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分别引进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生产线,这些设备几乎都是成套引进,追求产量的提高,提高收卷宽度和生产线速度(从3.6 米、4.6 米×250 米/分、350 米/分,提高到6. 7 米×400 米/分,再到8.7 米×450 米/分),而忽视了生产线配置的差异化。从国内之前引进的生产线看,同时期引进的多为配置相同的重复复制,所用的原料相同、生产的产品一致、客户对象也相同,直接造成市场上充斥着雷同设备生产的雷同产品。而国外同行一般却不引进成套设备,设备供应商只是按薄膜生产商需要提供不同的设备体系。

  由于新上的生产线绝大多数都在追求产量的提高,缺乏可生产可研发的规划,所产薄膜大多只能适合一般的软包装用途;既有的生产设备大多数难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用途越来越广的新颖产品。致使行业呈现出通用性产品供大大过于求,而特殊性产品供应不上的尴尬局面。这从我国近年的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就能看出:进口的多为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都是普通用途产品。这样的行业产品结构也影响了中国聚酯薄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产业利润大幅削减 行业出现企业亏损状况

  物多价贬,商品出售不畅容易引发经营争端的加剧和低价竞销的增多,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基本规律。为求生存,诸多生产企业纷纷采取追逐低价竞销的方式来争夺定单,严重挤压着整个产业的经营空间。

  聚酯薄膜行业内共识的最低加工成本为3500元/吨左右,一般要在4000元/吨以上。近年来,一些新引进的生产设备,生产速度加快、幅宽加大,又凭借地方上支持的土地、税收、用电等优惠政策,单位加工成本是有所下降,但是低于3000元/吨的加工成本将是无利可图的。从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各月的普通类聚酯薄膜价格与原料(聚酯切片)月结价的价差最低已降至2750元/吨,而且值得警惕的是:市场上的普通类聚酯薄膜价格已没有超过4000元/吨的价差空间。有些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甚至忽略变动成本,频频以低于全部经营成本的价格倾销产品。普通通用类聚酯薄膜的一再降价,又让非通用类聚酯薄膜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低价竞销的旋涡,同时也让国内低价竞销的方式蔓延到国外市场。低价竞销的最终结果,使得聚酯薄膜产业的经营毛利率大步下滑,发生行业内出现经营性亏损。

  4.出口倍受反倾销和金融危机的制约

  中国聚酯薄膜产能的迅速扩张,也引起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抵制情绪,贸易摩擦频发。虽然,从出口数据看,中国产品目前并不足以构成巨大威胁,但2007年,美、韩二国先后对我出口的聚酯薄膜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8年9月、11月韩国、美国的调查终裁结果的税率高达23.61%和76.72%,阻止了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出口可能。所以,2008年我国聚酯薄膜出口增长率大幅下滑仅为5.6%,明显少于2006、2007年的57.3%和33.3%;2009年受全球金融风暴的侵袭,出口前景十分不乐观,1-7月只有3.09万吨,这就势必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二、我国聚酯薄膜行业产能过剩的后果和深层次原因分析

  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问题,让不当竞争现象层出不穷,不仅带来市场经营秩序的混乱,带来市场产品的声誉下降;更重要的是严重挤压后的经营空间,让企业失去必要的财力来源、不得不削减新技术新装备的投放能量,进而妨碍到整个上下产业结构链的协调发展。

  追寻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的深层次原由,是部分企业追风赶潮或急功近利,以及部分经营者的滞后理念,草莽而迅猛地扩大产品产量,而不重视产品的改进和自主研发所致。起源于一些企业只看到眼前利益,无长远规划,在生产线的功能配置、人才培养及技术储备等方面,没有充分预见市场的快速发展趋势,未能好好谋划自己长远发展的部署,使企业内部投入研发的财力和人力十分缺乏。此外,地方政府的经济推动政策和银行过于宽松的放贷政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对我国聚酯薄膜行业加强引导抑制产能过剩的建议

  1、共享行业经营信息有助于减少盲目投资和过剩生产

  加强对行业信息的高度收集和完善信息的发布机制,有助于减少盲目性投资和过剩生产。政府管理部门有必要采集行业的相关信息,并提高产业经营数据的统计分析。经营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尽可能丰富翔实,所分析的观点尽可能清晰透彻,以帮助相关管理部门、媒体和从业人员能够充分了解产能、产能利用率、产品品质等实际状态,例如,在国内年度需求总量的判断上,涉及到各企业当年度的总产量、各企业上年度末的总库存量、各企业本年度末的总库存量、国内当年度的总进口量和总出口量等等数据的采集。各项数据的提供都不能出现漏报、错报或误报的情况,要求务必及时、正确、完整,这才能起到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作用。就此方面,政府管理部门要有强硬的措施来保障公益信息的有效采集;同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和金融政策,形成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行业协会则可以通过网站和会刊等交流平台来传播行业的经营信息。

  建议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相关力量对行业门户网站(包括协会刊物)的内容进行评估,对认可的网站可与发改委、工信部、银监会等政府网站的进行链接,为项目管理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

  聚酯薄膜的上述数据已经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产量生产,未来聚酯薄膜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困境。作为直接的聚酯薄膜生产商更应参照产业经营的数据分析,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地进行平稳生产,调控产量,实现市场供应的良性发展。

  2、严格市场准入制 行业协会参与新上生产线的项目评审

  建议项目审批权集中到国务院管理部门。对化整为零或移花接木或违规审批的引进生产线,一律不予土地供应;一概不能作为地方GDP的计算范畴。国有银行改善对聚酯薄膜项目放贷过松的做法;地方海关对成套引进的聚酯薄膜生产线实行严格的免税控制。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实行行业管理的有效方式,是政府与企业联系的纽带与桥梁。目前,由于缺乏政府部门直接的协调性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特别是在行业准入管理方面。行业协会具有熟悉行业情况和产品特点的优势,可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调整政策的实施,对整个行业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3、引导分流行业产能 化解企业经营风险

  积极引导薄膜厂商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特别是功能性薄膜产品的市场开拓,将有助于行业产能的分流。期望各级政府能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对已引进的聚酯薄膜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鼓励聚酯薄膜新原料、新技术的研发,以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发展。

  ⑴ 鼓励引进设备的改造和新型原材料的研发

  对重复引进生产线进行一定程度的配套改造,不仅可节约大量用于购置国外备品备件的外汇,而且可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聚酯薄膜的创新开发,只有与上游原料的研究机构和原料生产厂家共同合作,才能开发出差别化的薄膜新产品。如聚酯高速拉膜专用料、光学薄膜专用料、电容膜专用料、抗紫外线辐射膜专用料、抗静电膜专用料、阻燃膜专用料等新型原料的研发将有力地推动不同特性、不同功能需求薄膜的开发。

  ⑵ 鼓励开发高端产品的基材薄膜 探索产业链的新希望

  目前,以聚酯薄膜为基本材料的LCD膜、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航天用耐火(高温)膜、低温辐射电热膜等高端产品都是当前正在启用或追逐的热点项目。光电、电子、电器领域的特种功能性薄膜以及包装领域的多种功能性薄膜等正在成为未来聚酯薄膜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国家有必要将其列为支持开发的一种新材料,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对企业来讲,需要根据市场的差异性需求,寻找不同途径、采用适合自己设备特点的方式来研发新的薄膜品种。企业需密切关注上下产业链的市场信息,探索新工艺、研发新产品。

  ⑶ 树立长期的全球经营意识 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准确收集国际市场相关聚酯薄膜产能和需求的分布情况,切实掌握国内企业产品出口和国外企业产品进口的品质和数量的动态变化,加大产品出口是既有产能推向海外市场的好方法。企业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帮助在境外设立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体系等方式,逐步建立自主国际营销渠道,让产品直接进入终端目标市场。当前需要特别重视西欧、东欧、东亚地区市场的开发。

  遭受国外一次又一次反倾销的案例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必须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单纯的依靠低价竞争来发展自己是没有前途的。企业要逐步建立与全球经营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产品出口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注重质的提高,从以价格为中心的竞争转向以品牌为中心的竞争,依靠品牌来争夺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地方政府要鼓励企业通过提高核心能力来获得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美誉度,来增强自己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可以把自主出口品牌作为纽带,以投资带动出口,延长品牌产业链,既规避反倾销风险,又扩大产品的出口销售渠道和出口规模。

地址:江苏省南京江宁科学园彤天路8号  南京兰埔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传真:025-57902885 电话:025-57902777-128(营销部) 手机:18565815717 联系人:刘海亮
页面版权所有